帝国临终时期的巴西社会,自然要反映出国家的一般经济状况,而这种状况又决定于奴隶劳动所促成的、乡村大面积私人占有土地的粗放耕作制。因此,当时的巴西社会结构很简单。基本上只有两个阶级:上面是社会名流,由种植园主、知识分子和有爵位的贵族组成,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广阔土地的恩赐过活;下面是卑贱的奴隶和佃农群众,他们被许多有势力的农业大家族奴役着。 处于萌芽状态、由商人和从事专门职业的人组成的城市阶级,其影响仍然微不足道。有一点工业,也无非是属于家庭工业的类型。北方是自给自足的制糖作坊,南方是大农场(Fazendas),这种体制妨碍了乡村地区小资产阶级的发展,也阻碍了商品和服务性劳动的广泛交换。因此,对通货的需求,便保持在最低限度。 巴西当时是个没有小市镇和村庄的国度,这种情况比今天更为明显。然而,自有其古朴的优点和无数缺点(其中如:宗族观念、极端地墨守传统以及死板的清规戒律等)的乡村文化,却比城市文化还占优势,纵然这些城市更容易受到那种正在使西方发生革命的机械工艺的影响。 |